做多情绪能否延续到年底?

本文来自格隆汇专栏:天风研究;作者:谭逸聘

债市或仍在寻方向

核心观点

11月,债市或仍在寻方向,需理性把握做多节奏:我们认为,配置盘力量的修复程度依然存疑,且基金的久期水平对潜在冲击的防御性不足,需要理性把握做多节奏。配置盘年末“抢跑”的季节性行情未必能再现。对于大行而言,其年末配债力量面临的多空因素更为复杂。

摘要

1、10月,交易情绪修复下的债市交易机会

10月,债市交易情绪修复,利率震荡区间较9月明显下移。在回暖的行情中,市场机构的交易热情也逐渐“解冻”,开始积极挖掘利差交易机会,并在重要事件驱动下进行快速响应。

(一)利差交易机会的寻找与压平

30Y国债新老券利差曾在9月末发行计划更改的驱动下持续走阔。10月中旬至今,换券预期驱动下,新老券利差已被压缩至偏低水平。截至10月30日,二者利差已从14日的16BP压缩至7.7BP,若按照自营机构6.34%的实际增值税率计算税负溢价(约11.9BP)来看,流动性溢价已达到4.3BP,后续进一步压缩的空间或已非常有限。

国开债在10月以前受到较大抛压,随着基金交易情绪的回暖,10月国开-国债利差也大幅下行,10月24日之后企稳。在持续抛压之下,10Y国开债隐含税率从7月初的2.2%走阔至10月10日9.3%的高点位置,处于2022年以来99%分位数水平。随着市场对基金赎回的担忧弱化、交易情绪逐渐回暖,13日-24日期间10Y国开债隐含税率快速回落至7.6%。月末,利差交易告一段落,10Y国开债隐含税率在7.5%-7.6%附近企稳。

(二)央行重启买债与双降预期的事件性交易机会

逻辑上看,央行买债大概率将集中于短端,从而驱动曲线走陡。

但结合实际市场表现来看,曲线经历了“走平—走陡—走平”的历程,月末市场对重启买债的定价或已弱化。10/27消息落地之后市场更多沿着做多信心修复的逻辑展开。28-29日,定价或更多切换为操作落地后对短端的支撑。30-31日,中短端利率表现平淡,长端超长端再度提振。

除了央行重启买债之外,10月市场对于“双降”讨论的升温也是助推行情修复的因素之一。我们认为,当前而言降准降息仍非大概率事件。其中,若有宽货币节奏的推进,那么降准和结构性货币政策的降息或先行。

2、11月,债市或仍在寻方向,需理性把握做多节奏

我们认为,配置盘力量的修复程度依然存疑,且基金的久期水平对潜在冲击的防御性不足,需要理性把握做多节奏。10年国债含税新券250016或维持在1.75%-1.90%区间运行,其下限对应的不含税价约为1.67%,考虑新老券流动性溢价后,不含税老券250011利率下限或在1.70%附近。

配置盘年末“抢跑”的季节性行情未必能再现。今年债市行情起伏剧烈,部分配置盘OCI账户或积累了一定浮亏,限制后续的承接力度。对于保险而言,负债端扩容速度放缓或是长期趋势,且权益市场吸引长期资金入市。此外,市场对明年债市行情尚未形成一致预期。

对于大行而言,其年末配债力量面临的多空因素更为复杂。几个潜在的不确定性因素在于:1)四季度高息定存到期压力较大,其流向仍待观察。2)信贷投放或提速,以及存款活期化或加大银行负债端不稳定性。3)四季度银行存在利润兑现的诉求。

债基久期自9月末以来整体呈下降趋势,但仍处于历史较高水平。如果年底基金销售费率新规正式稿落地,或者基金因其他原因遭遇银行、理财等赎回,那么存在久期风险集中释放的负反馈可能性。不过,当前市场对其定价有限,以及11月可预见到的利空因素或也不多,可以更多关注12月是否会有监管以及刺激政策等预期扰动。

风险提示政策不确定性;基本面变化超预期;海外地缘政治风险。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