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氧股份的短中长期推荐逻辑梳理:不止因为气价抬头,而是不能忽视的供给侧因素

杭氧股份的短中长期推荐逻辑梳理:不止因为气价抬头,而是不能忽视的供给侧因素

杭氧股份的短中长期推荐逻辑梳理:不止因为气价抬头,而是不能忽视的供给侧因素!【天风机械】为什么我们本月特意将杭氧纳入推荐组合?表面因素是气价的回升,而实际原因是供给侧在“反内卷”政策驱动下发生积极变化,我们更新推荐逻辑如下:

短期:气价抬头:大宗气体近期价格:

氧气:432元/吨,环比-0.08%,同比-0.11%,年初至今涨幅10.5%(24年氧气价格同比-26%,25年至今已经基本同比转正)

氮气:504元/吨,环比-1.10%,同比+10.83%,年初至今涨幅25.1%(24年氮气价格同比-20%,25年已经同比转正)

氩气:669元/吨,环比-0.78%,同比-26.76%,年初至今涨幅12.1%(24年氩气价格同比-40%,25年Q1价格同比-60%,至今同比降幅已经大幅收窄)

中期:供给改善:#市场肯定会质疑短期价格回升是否有持续性、反内卷就是中长期价格提升的基础!上一轮供给侧改革气价大涨提供了支撑依据。

首先,如果我们只谈需求逻辑,那么气体价格持续提升的确有难度。以杭氧为例,其管道气下游50%左右是冶金钢铁行业,钢铁行业24年产量下降3%+,本年度预计仍将下降1-2%,显然,滑落的需求无法支撑气价改善。

但需注意供给正在出现积极改善:国家正在制定政策对钢铁和化工进行限产,近期部分钢铁厂收到了限产的指示。#钢厂不仅是气体的需求方、还是供给方、钢厂自有气体供应占到气体市场40%左右的比例。

限产影响之一:钢厂自有空分装置先于第三方装置停产,第三方往往受益于照付不议条款,因而杭氧管道气项目受影响程度预计很低。钢厂如果是与第三方气体公司签订的合作,一般不会动,因为有通常有保底协议(照付不议条款),且若因甲方(用户)原因停止用气或造成合同无法履行,会有严格罚款。

限产影响之二:零售气涨价有望持续。如果老钢厂关掉一套或两套空分装置,向周边输出的液体产量会显著减少,而零售气的下游需求却较为稳定,因而零售气供需格局会迎来优化。#以上一轮供给侧改革为例、零售氧气价格显著上行: 上一轮供给侧改革始于2015年11月,2016年气价整体环比2015年持平,而2017年均价从460元/吨提升到了800元/吨,供给端的向下挤压导致了价格大幅上行。

长期:现金流+ROE+分红有望逐步改善,该类资产的稀缺性决定了龙头的高估值水平:管道气项目属于投资前置、费用前置,经营质量虽时间拉长而逐步提升,因而在气价稳定的前提下,气体公司的现金流、ROE及分红率均有较大改善空间。① 参考经验:海外龙头之一:德国林德,其净利率过去10年从14.6%提升至21.0%,每股派息从12.15提升至40.53,ROE过去8年从8.49%提升至17.23%;海外龙头之二:空气化工产品,其净利率过去20年从9.02%提升至18%以上,每股派息从4.86提升至50.6,ROE亦有一定提升。林德与空气化工产品目前的静态估值分别为33.4X、42.4X。② 从公司吕梁项目披露的情况来看,前7年由于财务费用率+折旧较高,净利率平均为4.61%,从第11年开始项目净利率为16.31%。#杭氧的长期逻辑没有变、而过去两年股价表现欠佳主要是国内宏观经济承压、气价连续下跌,气价稳定的前提不存在,自然市场对于公司长期现金流、ROE及分红率改善缺乏信心,而反内卷政策有望打破这一局面。

目标市值及空间:稳态情况下,我们中性假设公司运营管道气体达到400万方(当前为合计为334万方),对应年收入约为160亿元,净利率中性假设为10%,则该部分净利润达到16亿元,连带零售气利润保守估计为20亿元,给予15x估值,看到300亿元,设备保守给予30-40亿市值,向上可以看到稳态340亿市值,当前仅为204亿元,向上空间60%+。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