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港股创新药势不可挡,成为资本市场的重磅热点。
数据最具说服力,港股创新药概念指数从年初至今涨幅已超100%,不仅大幅跑赢恒生指数,更以扎实的上涨态势重塑了市场对创新药产业的信心。
这轮行情的背后并非偶然,机构普遍认为,其核心驱动力是政策、基本面、资金面的三重共振,而非短期利好的临时拉动。譬如,7月国家医保局首次将具备高临床价值但暂未纳入医保的创新药纳入商保支付范围,为创新药开辟了更多元的变现路径;产业端的出海进程也取得历史性突破,大额BD合作频频落地,整个创新药产业的活力正加速释放。
在行业整体向好的背景下,基金经理对下半年行情的预判也更为积极,更明确指出当前正是中长期布局创新药板块的重要窗口期。例如,永赢医药创新智选基金经理储可凡与单林便一致认为,创新药是当前医药领域确定性最强、置信度最高、增长空间最大的核心板块。随着国内企业持续产出优秀临床数据,叠加出海能力不断强化,未来商业化兑现路径将愈发清晰,业绩落地节奏也会逐步加快,长期成长逻辑坚实。
正是在这样的产业红利期,近日,眼科创新药企兆科眼科发布2025年中期财报,阿托品滴眼液、环孢素A眼凝胶、贝伐单抗注射液三大重磅眼药均已提交上市申请,兼具短期业绩确定性与长期想象空间,恰成为契合行业向上趋势的一个典型代表。
三大核心产品冲刺上市,商业化收获期近在眼前
上半年,兆科眼科三大重磅产品密集推进上市申请,不仅覆盖近视防控、干眼症、黄斑病变等眼科高发领域,更以差异化优势抢占市场先机,为公司即将到来的收获期奠定坚实基础。
其一,近视加深治疗领域:国内第二,阿托品滴眼液(NVK002)双浓度上市申请均已受理。
作为儿童近视加深治疗领域的关键产品,NVK002通过“双浓度并行”策略抢占先发优势。
今年1月,NVK002(0.01%浓度)的简易新药申请已获NMPA受理并进入审批阶段;7月,NVK002(0.02%浓度)的新药上市申请也紧随其后获得受理。此前Mini-CHAMP和China CHAMP两项临床试验也已充分验证了NVK002两个浓度在控制儿童近视加深方面的良好疗效及安全性。
值得关注的是,该产品有望成为国内第二款上市的低浓度阿托品产品,且兆科眼科目前是国内唯一一家有两种浓度规格阿托品滴眼液同时处于监管审评阶段的企业。这种多规格布局将帮助公司覆盖更广泛的患者需求,在竞争激烈的近视防控市场中建立差异化优势。
其二,中重度干眼治疗新方案:环孢素眼用凝胶国内递交上市,海外即将进入III期。
针对中重度干眼患者用药不便、依从性低的痛点,兆科眼科的环孢素眼用凝胶以“每日一次水凝胶剂型”实现突破,无需日间用药的特点解决了传统剂型日间给药带来的眼部不适与生活干扰,从设计源头提升患者治疗体验。
临床数据则进一步印证了该药物的临床优势。“COSMO”试验显示,环孢素眼用凝胶约两周即可显现疗效,相较于业内其他环孢素类药物通常需7至8周才能起效,其“快速起效”特性将显著提升患者用药信心。
目前,环孢素眼用凝胶的新药上市申请已获NMPA受理。同时今年4月国内补充的III期临床试验也完成首例患者入组,将进一步完善国内临床数据,更将为该药物在全球其他地区的对外授权增加竞争力。海外进展方面,该药物的美国III期临床试验已获FDA批准开展,且国内现有试验数据可纳入美国研发计划,大幅加速其美国商业化进程,为公司打开海外市场空间。
其三,老年性黄斑病变经济之选:贝伐单抗注射液(TAB014)已递交BLA。
作为治疗湿性(新生血管)老年黄斑部病变(wAMD)的关键产品,TAB014的BLA已获NMPA受理,且是中国首款基于贝伐单抗用于治疗wAMD的BLA。
从市场需求来看,wAMD是全球50岁以上人群视力丧失的首要原因,患者对可负担的有效治疗方案需求迫切,而TAB014预期将成为一种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法,在降低患者用药负担的同时,快速切入庞大的眼底病治疗市场,成为公司商业化进程中的又一重要增长极。
三大核心产品上的商业化推进,精准切入眼科高需求赛道。无论是双浓度阿托品的先发优势、环孢素凝胶的快速起效与全球布局,还是贝伐单抗的经济性价值,都彰显出兆科眼科的研发实力与市场洞察力。这不仅为公司后续业绩增长注入强劲动力,也将助力其在竞争激烈的眼科创新药领域站稳脚跟。
研发管线梯次推进,中期长期潜力双释放
在三大核心产品加速冲刺商业化、即将开启收获期的同时,兆科眼科并未放缓研发创新的步伐。通过中期管线聚焦临床刚需、长期管线抢占技术前沿的梯次布局,不仅确保了未来几年的产品迭代连续性,更在眼科创新领域提前卡位,进一步巩固在眼科创新药赛道的竞争优势。
一方面,中期管线聚焦临床需求,加速落地进程。
其中,用于治疗老花眼的创新药物BRIMOCHOL™ PF,在国内的II期临床试验已启动患者入组,预计今年内完成试验,推进节奏稳健。
该药物精准切入中老年人群视力矫正不便的痛点。其每日一次给药的无防腐剂疗法,能通过缩小瞳孔产生“针孔效应”,让仅中心聚焦的光线进入眼内,从而同步改善近视力与中距离视力,无需依赖传统老花镜,大幅提升患者生活便利性。
更值得关注的是,其授权合作方Tenpoint此前开展的III期关键临床试验显示,该药物在美国、欧盟、英国地区均达到预设的视力主要终点,用药后8小时内近视力改善具备极高统计学显著性,且FDA已受理其用于治疗老视的NDA申请。
这意味着,BRIMOCHOL™ PF的全球研发数据已得到权威验证,国内研发或可借助全球数据协同推进,进一步缩短上市周期。
而角膜修复药物ZKY001,则聚焦TPRK术后角膜上皮缺损这一细分治疗场景,目前公司正就III期临床试验方案与CDE深入沟通,即将进入关键临床阶段。
从市场潜力来看,ZKY001在角膜伤口愈合领域的应用前景远超单一适应症,一旦首个适应症获批,其技术优势可快速拓展至如角膜上皮缺损等其他角膜修复场景,覆盖更广泛的角膜疾病患者,成为公司在眼科局部治疗领域的“平台型产品”,进一步丰富商业化产品矩阵。
另一方面,长期管线布局前沿领域,抢占技术高地。
例如,PAN-90806滴眼液正在国内与CDE交流推进IND,用于治疗wAMD。凭借“新型滴眼液剂型”实现了技术突破。相较于现有主流的玻璃体腔内注射抗VEGF疗法,其可通过外部药物递送方式给药,是潜在的同类首创药物。
若研究性新药申请获批准,该药物将作为维持疗法为患者带来革命性改变,在大幅降低注射频率与侵入性治疗负担的同时,有效维持视力稳定性,解决现有疗法患者依从性低、治疗成本高的核心痛点。目前,公司除推进其用于wAMD的研发外,还同步布局糖尿病黄斑水肿适应症,进一步扩大适应症覆盖范围,瞄准更大规模的眼底病治疗市场。
此外,兆科眼科自研的美法仑特殊剂型,近期已获FDA授予的孤儿药资格,用于治疗罕见的儿童视网膜母细胞瘤。
这一资格的获取,不仅为该药物在美国提交IND申请搭建了清晰的监管路径,更带来关键战略优势。儿童视网膜母细胞瘤此前缺乏专属适应症药物,若未来该药物获批上市,将享有7年美国市场独占权,在这一罕见眼病领域抢占市场份额。
全链条能力升级,全球化、生产与销售协同破局
若说研发管线是兆科眼科的未来根基,那么全球化布局、国际化生产能力与全渠道销售网络,便是将管线潜力转化为市场价值的核心引擎。
首先,兆科眼科全面加速出海步伐,拓展全球化版图,瞄准新兴市场与潜力区域,以早期合作卡位为策略,为核心产品全球上市铺路。
上半年,公司与新西兰、泰国、中东、非洲、印尼等国家的优质企业达成合作,签订产品分销协议。这些区域要么是眼科疾病发病率较高、治疗需求未被满足的新兴市场,要么是医药消费潜力持续释放的增长型区域。通过搭建的国际化合作网络,提升品牌国际知名度,为核心产品未来全球上市奠定坚实基础。
其次,兆科眼科的生产能力获国际认证,夯实发展硬实力。
眼科药物因剂型特殊(如滴眼液需无菌、无防腐剂)、生产工艺复杂,对生产标准的要求远高于普通药品,这也形成了行业核心壁垒。
在产能端,公司在广州南沙已运营4条生产线,具备规模化扩张能力,目前正推进阿托品滴眼液的商业化生产筹备。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6月与美国Somerset、7月与法国FAREVA的战略合作,分别实现“中国研发+生产供应”,以及“成为欧洲推荐CMO伙伴”的突破。两大合作的落地,标志其生产体系达到欧美标准,且生产能力获得欧美市场的背书。
更具战略意义的是,国际合作经验亦将帮助公司承接更多海外委托生产订单,在提升产能利用率的同时,打造国内生产、全球供应的多元化盈利模式。
最后,全渠道销售与营销策略多维发力,构建线下全覆盖与线上高触达的网络,为产品放量筑牢终端基础。
线下渠道方面,截至6月底,公司产品已覆盖中国30个省份的1200余家公立医院。同时,公司主动打破公立医院单一依赖,向私立眼科医院、头部视光连锁品牌拓展,前者夯实药品准入基础,后者则契合近视防控、视光服务的消费场景。目前,公司已与包括爱博诺德在内的知名视光品牌达成合作,做好渠道准备。
线上渠道则在京东健康、天猫等平台开设官方旗舰店,直接提升产品可及性。而微信平台“兆科博视”以专业内容为核心,吸引1.56万粉丝,成为行业KOL分享洞见的平台,在强化公司眼科领域专业品牌形象的同时,更有望通过医生群体的口碑传播,间接推动产品临床处方量增长。
结语
当下,兆科眼科已走过“看不见的布局期”,进入“价值逐步验证”的新阶段。
从研发创新到商业变现完整闭环的构建,市场正逐步看到公司在眼科创新药赛道的稀缺价值。目前公司市值约20亿元人民币,而在手现金规模为10.5亿元,创造了罕见的安全边际。
但更值得期待的是,当前的市值只是兆科眼科价值释放的起点。资本市场的均值回归定律从未失效。随着三大核心产品上市进程以及各在研管线的推进,公司还将有更多价值催化剂等待市场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