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季映射的“十五五”线索

本文来自格隆汇专栏:陶川 作者:陶川 钟渝梅

更多高校主动拥抱前沿领域

又是一年开学季,9月,当新一届莘莘学子迈进高校门槛的那一刻,中国经济新旧动能的转换也重塑着教育、就业和产业的新格局。2025年无论从宏观还是市场来看,都是是中国经济向新质生产力要动能的突破之年,民生证券认为这一破局必将延伸至十五五,并通过高等教育的转型在产业端产生深刻的影响。

从新学年来看,今年高等教育无论是在高考录取的分数线、招生人数的调整、以及专业设置的优化上,较以往都出现了结构性的变化。早在去年的报告《高校入学的“新质”成色》中,民生证券便提示了高等教育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成色,但今年高考录取又呈现出一些新的变化。民生证券认为了解这种变化,有利于捕捉十五五时期经济和产业发展的关键线索:

从录取分数线来看,虽然清北依然屹立学术之巅,但在理工专业扩招的大趋势下,大多高校的理科分数线有所下调,表明十四五期间理工科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之间的匹配,已从缺位实现了到位

值得注意的是,传统人文强校(如人大)和工科领军者(如北航、北理)的理科分数线却“逆增长”。更广泛来看,以大连理工、西北工业、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为代表的理工类高校,录取分数位次普遍跃升,优势理工院校正获得愈发坚实的价值认同。

下一步,理工科教育发展的重点将由“规模扩张”转向“质量升维”,真正实现与产业需求的“精准适配”。

从专业设置来看,更多高校主动拥抱前沿领域,主动申报了人工智能教育、未来机器人、口腔医学、医疗器械等新兴专业。其中,低空经济与工程的申报高校数量更是一骑绝尘

从招生人数来看,以国内顶尖大学为首,大学纷纷加码理工类专业招生。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就连作为社科标杆的人大,也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加码理工,扩招规模跻身高校前列

总的来说,高考录取动向的背后,为“十五五”时期国家产业发展与人才布局提供了关键线索,也落下最具象的前瞻注脚。哪些线索值得关注?具体来看:

十四五期间,科教兴国战略已得到纵深推进。十四五期间全国高校本科专业点的调整步伐明显加快(尤其是近两年,本科专业点净新增数量呈现大幅缩减、甚至转负)。在这一轮调整浪潮背后,理工类与文科类专业形成鲜明的此升彼降的替代格局。

2025年延续了十四五以来高等教育优化调整的路径。从新增院校来看,今年新增本科院校主要聚焦于工学、医学等国家急需领域;同时,专升本高校的布局也高度集中于工学、教育学及医学学科,这清晰表明,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不仅要增量、更要提效

从新增专业来看,今年新增本科专业名录中,工学门类占据绝对主导,具体专业如智能分子、时空信息、低空技术、智慧城市等,与此前民生证券报告《“十五五”规划系列报告(五):从新兴支柱产业看“十五五”》中提出的新兴产业以及未来产业相呼应。

由小见大:从中国顶尖高校的招生动态观察,人才正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领域高效集聚。2025年各高校在北京市的招生情况为基准参考,一个显著的现象是:多数顶尖高校普遍上调了关键理工类专业的招生人数。这从一定程度上说明,在国家战略导向和产业发展前景的双重驱动下,顶尖理工科专业的含金量与社会认可度持续飙升。

循此战略图谱,民生证券将高校划分为理工科特色型、人文社科优势型、综合均衡型三类,从其2025年招生情况透视背后更清晰的教育资源配置逻辑:

理工科特色型:作为国家布局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的创新策源地。此类高校在专业扩张上展现出鲜明的战略前沿导向,以中国科技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为例,2025年扩招计划高度聚焦于未来精工技术、网络空间安全、核工程等关键战略领域。尤为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科技大学今年开创了低碳能源技术、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量子信息科学等前沿学科,精准卡位国家科技竞争制高点。

人文社科优势型:积极破局,主动加速融入国家新质生产力发展大局。图9中令人瞩目的是,作为中国顶尖社科殿堂的中国人民大学,其2025年理工类专业扩招幅度竟在头部高校中显著领跑具体而言,人大不仅大幅提升了今年理科试验班、统计学、数学等基础理科的招生规模,更增设了数字经济等新兴专业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其传统优势领域(如工商管理、金融学、经济学等专业)的招生计划则被战略性调减。这“一增一减”的反差,清晰揭示了社科强校主动调整学科生态、以科技赋能人文社科的深刻转型。

综合均衡型:依托其雄厚的多学科生态,在国家战略前沿领域的布局上展现出全面响应与精准落子的双重优势。从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2025年的招生动态可见一斑:这四所高校2025年扩招幅度最显著的专业依次为人工智能、计算机、生物医学工程、电子信息。这一布局,与前述国家引导专业资源向新质生产力领域汇聚的路径高度同频共振。

与此同时,交叉培养模式也正在加速形成。高校对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重视程度也在上升——比如清华大学,在今年新成立了无穹书院、紫荆书院、自强书院、水木书院四个书院,创建“AI驱动的工程+管理智能+工科育人等培养体系,这四个书院均是传统工程学科与人工智能交叉培养模式的典范。

又如中山大学,今年新设了多个双学士学位项目,包括但不限于“经济学+数学”、“金融学+AI”、“金融学+计算机”,“大气科学+AI”等。双学位的战略布局,也是为传统学科“续航”。

风险提示:未来政策不及预期;数据和信息统计不准确或不完整;未来高校专业调整方向与预期不一致的风险。


注:本文来自民生证券2025年08月31日发布的《“十五五”规划系列报告(六):开学季映射的“十五五”线索》,分析师:陶川 S0100524060005,钟渝梅  S0100124080017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