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指数来到3800点附近,市场波动加大,风格轮动加快。
上午,A股交易额就有所缩量,回调个股也不少,主要指数均翻绿。不过,午后随着AI硬件方向走强,中际旭创刷新历史高点,新能源权重表现抢眼,阳光电源放量大涨创近4年新高,带动创业板指最终收涨0.95%。
从资金面的监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资金切换的特征,例如有资金开始流入宽基ETF。
其中,创业板ETF(159915)近2个交易日资金净流入超8亿元,A500ETF易方达(159361)近20个交易日资金流入超20亿。
两个ETF所跟踪的指数,一个代表了中国经济转型的“新质生产力”主题,一个汇聚了A股各行业最具代表性的500家公司,兼顾中国经济的成长主题和价值主题。
两大主题,也代表了时下A股的主要投资主题,属于资金热门的流入地。其中,创业板指自4月8日低点以来,涨幅高达60.43%,成为市场表现最好的核心宽基。
01
牛市确立?
近期A股持续上涨,成交额也随之放大,关于牛市是否已到的讨论也相当热门。
乐观和谨慎之声都有,例如有拿出技术性指标的,即指数上涨超过20%,技术层面属于牛市阶段,也有比较关注宏观经济指标的,对牛市观点会相对谨慎一点。
本着理性分析的角度,想要说清楚这个问题,还是得有数据作为依据。
有券商对此做了相当详实的历史和现今数据对比,选取了过去8次的行情(含本轮),对比全A指数的变化,提供了一些有数据支持的结论。
首先说明,报告选用的指标,既有全球通用的,也有中国特色的,一共10大指标,包括市值与GDP之比、市值与居民存款之比、成交额及换手率、交易拥挤度、盈亏比及回撤风险,两融规模及占市值之比、开户数量变化、新发行基金份额变化、ERP、股债收益差。
尽管有的指标偏高,接近过去几次大涨行情,如交易拥挤度、盈亏比、两融规模及占市值之比等,但也有不少指标仍偏低,有继续增长的空间。
如市值与GDP之比、市值与居民存款之比。
报告对比2007年10月、2015年6月的高点,市值/GDP曾超过1。本次截至8月29日,比值为85.6%。如果以行情终点的比值减去行情起点的比值,本轮行情比值变化为18.5%,在历次行情中比值变化幅度偏低。
同样是截至8月29日,市值与居民存款之比为73.2%,如果以终点处市值与居民存款之比减去起点处市值与居民存款之比,变化幅度为15.7%,在历次行情中也偏低。
又如成交额、回撤风险。
从成交额来看,本轮行情从起点的1.6万亿,最大上行至3.19万亿,最大值与起点的比值在2倍左右。最近的三次大涨行情,倍数分别达到4.7倍、3.0倍、7.2倍。
截至8月29日,回撤风险为5.9%,此前七轮行情都在10%以上。最近的三次分别是13.1%、14.1%、14.7%。
还有一些相当接地气的指标,如开户数量变化、ERP(公式为:1/PE –债券收益率,计算wind全A相比十年国债的ERP)。
本轮行情,4月-8月,开户最多的一个月开户265.03万户,相比起点的192.4万户,倍数为1倍多。此前几轮行情,倍数都超过2倍,2014-2015年,则达到31.9倍。
从每轮行情的ERP变化幅度来看,本轮行情已经下行(起点-终点)1.58%,下行幅度属于偏低水平。2014-2015年行情,下行幅度达到4.97%。
对于牛市是否已到的讨论,可能仍然存在各方意见不一致的地方,但从各方数据和指标来看,市场已处于较好上涨期并且向上趋势未变这个说法,暂时看还很难证伪。
02
基本面反转?
除了上述指标,我们也可以回归到基本面,做一些验证。
恰逢中报已披露完毕,就以近期较为热门的创业板指、中证A500为例。
根据Wind统计数据,创业板指100只成分股2025年上半年整体业绩,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中位数区间,落在8%-12%之间,较2024年同期的低个位数增长有明显改善,表明需求端正在逐步复苏;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率中位数区间,落在5%-10%,相对2024年H1多数为负增长,今年H1成功实现了由负转正的转变,标志着创业板头部公司盈利能力的底部修复趋势基本确立。
同期,中证A500成分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中位数区间,落在10%-15%之间,增速高于以大盘蓝筹为主的沪深300指数,显示出中小型企业在经济复苏初期更具经营灵活性;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率中位数区间,落在12%-18%。这一增速水平不仅显著高于2024年同期,也大概率跑赢沪深300指数,彰显了中盘股的业绩弹性。
关于增长原因,两个指数成分股都受益于受益于国内经济内生动能修复、新质生产力政策红利持续释放、技术升级带来的毛利率改善等。
如创业板权重较高的高端制造(工业机器人、航空航天等)、新能源(龙头公司技术优势扩大)、生物科技(CXO、创新药)等细分领域,企业订单饱满。虽然也有公司要面对价格竞争加剧,但通过技术创新和成本控制,保持了毛利率的稳定甚至小幅提升,护城河深厚的龙头公司表现尤为突出。
又如中证A500中的大量工业、材料、可选消费等周期性行业公司,随着国内宏观政策托底、地产链逐步企稳,这些处于产业链中游的企业订单改善,盈利能力随之修复。另外,大宗商品价格总体平稳,部分中下游制造业公司的成本压力得到缓解,毛利空间有所修复。
当然,需要承认的是,因为比较基准是2024年同期的低基数,所以2025年的增长在数据上显得更为亮眼。
但不论如何,两大有代表性的指数成分股的整体业绩,盈利增速都走出了连续多年的低谷,确认了基本面企稳回升的趋势。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创业板指涨35.38%,领涨市场主要宽基,创业板ETF(159915)最新规模达到1023.57亿元,断层第一。
尽管领涨,但从估值水平来看,创业板指数最新市盈率为40.75倍,处于上市以来34.57%分位点。
相比于沪深300、上证50等宽基指数,创业板指带有鲜明的成长风格,也是科技成长的代表性指数,从行业分布来看,创业板占比较高的行业包括信息技术(40.4%)、工业(30.9%)、医疗保健(10.6%)、金融(7.8%)等。
而跟踪中证A500指数的新一代超级宽基,A500ETF易方达(159361)最新规模达到198.9亿元,规模大、流动性好,而且股息率去到2.36%,高于10年期国债收益率。
03
结语
价值和成长,一直都是股票市场最为关注的两大主题。
一个代表稳健,一个代表发展;价值股多见于行业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例如工业、信息技术、消费、原材料等,往往具有较高的规模和稳定性,成长股则集中在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高成长潜力的行业中,例如新能源、生物医药、电子、高端装备等新兴行业。
两者互为补充,共同构建攻守兼备的投资策略。
如果将创业板看做科技成长股集中地,那中证A500则为价值股集中地。对于投资者而言,中证A500指数可能提供了更高的安全边际和更广泛的复苏参与度;而创业板指则提供了更高的长期增长潜力和政策想象空间。
需要再次提醒的是,基于与时俱进并且充分考虑中国经济转型特点,A500除了价值股,也兼具不少成长股,尤其是“新质生产力”方面的公司,这令到指数在攻守之间更具平衡性,弹性方面也可以有更好的表现。
更重要的是,两者都处于“业绩改善、估值修复”的大趋势中,有阿尔法,加上A股牛气浓烈、全球流动性宽松的大贝塔,值得继续跟进。
在当前时点,两者均已展现出中长期配置价值,投资者可根据自身资金属性、风险偏好和投资目标予以选择,也可通过借道ETF,来实现收益与风险的平衡。(全文完)
参考报告:华创证券研究所9月1日发布的报告《【华创宏观】牛市进程:十大观察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