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 本轮牛市途中的调整何时结束?

最近A股正处于一轮牛市途中的调整阶段,自8月27日沪指见顶、9月2日深成指与创业板指先后见顶以来,指数震荡已持续约10个交易日,这样的调整在牛市进程中并不少见,更多是市场对前期上涨节奏的一次适度修正,而非趋势的逆转。那么,目前的调整,到底

最近A股正处于一轮牛市途中的调整阶段,自8月27日沪指见顶、9月2日深成指与创业板指先后见顶以来,指数震荡已持续约10个交易日,这样的调整在牛市进程中并不少见,更多是市场对前期上涨节奏的一次适度修正,而非趋势的逆转。那么,目前的调整,到底何时会结束呢?

1、此次牛市途中的调整核心源于几方面因素的叠加:

一方面,前期市场部分板块涨幅较快,积累了不少浮盈,随着估值逐步抬升,部分资金选择落袋为安,获利了结的需求推动了短期抛压;

另一方面,当前政策发力窗口暂未出现超预期动作,市场在等待明确信号的过程中,资金观望情绪有所升温;

此外,以科创50为代表的成长板块前期估值处于相对高位,也需要时间消化估值压力,这些因素共同促成了本轮震荡调整。

2、以史为鉴,阶段调整是牛市的典型特征。

目前市场的阶段调整,在历史牛市当中皆有发生。比如根据方正证券的统计,2007年的回调区间为5月至7月,持续时间约为28个交易日,全A下跌了20%左右。2009年的回调出现在2月,持续了19个交易日,全A跌幅约为10%。2014年至2015年的回调特征是“幅度小、时间短、次数多”,区间内共有三次回调:第一次是在2014年10月,持续了11个交易日,全A跌幅不到5%;第二次是在1月末2月初,持续了9个交易日,调整幅度在6%左右;第三次是在4月,只有7个交易日,调整幅度也是6%左右。

而在统计了11个牛市中指数整理行情,计算整理期起始日前20个交易日上涨幅度与指数回调幅度。中信建投认为指数前期攀升幅度过快时,后期指数多伴随幅度较大时间较短的调整,而“慢牛”背景下,指数回调较为温和,整理期较长,指数呈现震荡修复趋势。过往11个案例中,牛市中整理期的最大回撤16%。当前期指数上涨比较稳健时,指数回撤幅度在7%-9%左右,整理时间在1-2个月左右。

3、通常,牛市途中调整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牛市途中调整结束可参考成交额变化、政策信号以及资金面表现等几个信号。

一方面,成交量萎缩到位。当成交额从高点回落到一定水平并逐步企稳时,表明抛压减弱。从历史上看,方正证券指出,A股历次牛市回调区间成交均有明显下降,2007年5月较前高下降了60.4%,2009年2月下降了71.8%,2014年至2015年的三次回调也大都下降了30%以上,基本都回到了回调前上涨行情的起点。那么,目前市场调整中,成交额逐步回落至2.1万亿,相比近期峰值的3.17万亿,回撤约33%。虽然距离历次牛市成交额回撤均值仍有差距,但在逐步接近;

另一方面,政策信号明确。政策层面出现积极变化是调整结束的重要标志。招商证券指出,牛市第二阶段结束的标志往往是政策的转变,可能是针对资本市场快速上涨的降温措施,也可能是宽松政策的边际收敛。目前并没有出现对资本市场增量资金机制严格监管的信号;

第三、资金面改善。回撤中资金面仍是焦点。经历9月以来小幅回落后,近期杠杆资金逐步企稳回升。两融余额开始企稳回升。截至9月9日,两融余额达2.29万亿元,再创阶段新高。

除此之外,技术面看,目前3800点争夺较为激烈,短期有待观望。而近期重点调整的CPO等板块还未形成止跌,或仍需留意。

综合牛市调整结束的诸多标志看,目前指数仍处于震荡过程中,短期调整能否结束还有待进一步观望。不过,从成交萎缩、资金积极以及板块接力角度看,市场热情依旧,对牛市的信心还在持续。

4、此轮市场调整何时会结束?

综上来看,此轮调整始于8月底,主要是由于市场前期浮盈较大、部分资金选择落袋为安,以及政策发力窗口缺乏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方面,从调整性质来看,当前回调属于市场的良性降温而非牛市趋势反转。这里的调整,是慢牛格局中的正常回踩,并非上涨行情的终结。当前,市场震荡已持续约10个交易日,虽调整尚不充分,但此前热门主线已有较明显调整,震荡或已接近中段,且从近两日市场表现来看,成交额较此前大盘加速上涨阶段有所回落,热门主线出现调整的同时,新能源、机器人、农业等多个板块也有所异动,这反映出市场热情从躁动阶段恢复正常,但对牛市的信心依旧充足;

另一方面,至于调整结束时间,如果参考2014-2015年模式的短期快速调整,可能在9月中旬前后结束,持续约10-15个交易日,若为类似2009年模式的中期调整,则可能持续到9月底甚至10月初,持续20-30个交易日。

5、面对当前的调整阶段,大家无需过度焦虑,更应聚焦理性的应对策略。

仓位上保持5-7成,既为短期震荡留缓冲,也能在优质板块回调时分批布局;配置方向上,可关注电力设备、医药生物、食品饮料等利润改善明显且估值低位的行业,在AI、大金融等前期主线中侧重高切低,聚焦创新药、AI应用侧、机器人等细分领域,同时适当左侧布局乳制品、调味品等景气回升的大众消费;风险控制上,需设置合理止损止盈点,不盲目追高,避免过度使用杠杆。

从长期看,当前调整并非牛市逆转,反而为优化持仓提供机会。支撑市场向好的基础未变:经济中长期向好态势稳定,A股整体估值仍具性价比,政策持续托底且资金面宽松,后续1聚焦 “十五五规划”的四中全会等事件,还可能为市场带来新催化。历史经验表明,牛市中的调整只是阶段性休整,只要把握好节奏、选对方向,就能更好迎接后续行情。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