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利率下降跟原材料涨价有关系,但是原材料涨价往往掩盖了企业面临的更大的问题,即收入下滑,销量下滑。
看了洽洽食品的中报,之所以有上面这个感受,是因为我想到了分析过的万华的年报;比如说2022年万华化学主要业务的毛利率降幅超过10个百分点,这是因为公司成本涨幅超过了20%,成本涨幅大于收入涨幅。
也就是说,2022年万华的毛利率的确下降了,但是它的收入依旧保持增长,而且从历年的数据看,万华的销量一直保持增长。
2025年上半年,洽洽食品营收同比下降5.05%,净利润同比下降73.68%。
万华身处周期性行业,成本和产品价格变动较大我们可以理解,那么,洽洽食品作为消费品企业的代表,它的净利润大幅下滑,也跟行业周期变动有关系吗?
不能说完全没关系,但也不是全部有关系;可是中报里给出的说法是,净利润下滑主要是由于葵花籽和核心坚果原料成本上升。
老实说,刚看到中报里这么讲的时候,我对此完全不怀疑;但是看了业务数据以后,发现并不是这么回事。
如下表所示,今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成本同比增长1.18亿元,但是营业收入下降了1.46亿元;是两个因素的共同作用,才使得公司毛利润下降了2.65亿元。
营业成本上涨是公司净利润下降的原因,但是收入下滑的影响同样不容忽视,甚至收入下滑是更严重的问题。
就像前面提到的万华2022年的业绩一样,它的成本涨幅超过20%,但是它的收入是增长的,两者中和以后,公司毛利率降幅并没有太大;况且公司销量是增长的,产品能覆盖更多的消费者。
但是对洽洽食品来说,它的处境显然更加困难。
今年上半年葵花籽收入下降0.82亿元,坚果收入下降0.46亿元,这都是实打实的数据。
况且,今年上半年公司产品销售量同比下降7.7%。
之所以强调原材料涨价不是洽洽净利润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前几年原材料不是没有涨过价,且当时的原材料价格更贵。
如下表所示,2021、2022年葵花籽的全国均价远大于2024年以后的价格;2021年,多地葵花籽的收购价飙升至7-8原一斤,部分优质品种甚至突破9元一斤。
当时由于内蒙古和新疆等主产区遭遇恶劣天气,导致单产和总产量大幅下降,使得价格大幅回升;原因跟今年涨价的逻辑很像。
公司中报里给出了原材料涨价的原因。
公司葵花籽原料成本上升:
主要由于在2024年9月下旬内蒙区域葵花籽收获期连续阴雨导致葵花籽的霉变率提升,符合公司质量标准的原料产量减少,原料价格上升;
公司巴旦木原料受供需关系影响、腰果原料受行业周期性及天气的影响,采购价格均有所上涨,原料价格的上涨对公司毛利率影响较大。
只跟2024年做对比,今年二季度起原材料是涨价的;但是跟2021年比,今年原材料价格并不高;但是2021年、2022年洽洽食品的收入利润都能维持增长。
是消费端不给力了,况且瓜子和坚果又不是生活必需品。
从已披露中报的休闲食品企业的业绩看,今年上半年多家公司收入净利润下滑。
桃李面包收入下降14%,净利润下降30%,这是意料当中的事情。
从我们过去几年对桃李面包年报的持续跟踪分析看,公司对行业前景判断过于乐观,而且公司一直在全国各地扩建产能,留下了账上的一堆没法带来盈利改善的固定资产。
让我意外的是劲仔食品、甘源食品这些2024年业绩表现亮眼的企业,今年上半年竟然出现了滑铁卢。
今年上半年,良品铺子营收同比下降27%,公司给出的原因是:
主要系公司2025年持续对产品进行优化和调整,部分产品的售价下调;
且公司2025年持续优化门店结构,主动淘汰低效门店,店数下降,同时受到平台流量下滑的影响,线上营收下降,导致整体营收下滑。
主打高端零食的良品铺子也开始降价,内卷式竞争会让越来越多的商家卷入价格战。
这些消费品企业在今年上半年业绩突然出现滑铁卢,让我想到了今年的出生率。
物体下滑的趋势通常不是匀速运动,而是加速运动;我们原以为生育率会匀速下滑,没想到它在加速下滑;我们原以为收入会慢慢变少,没想到它在加速变少,甚至直接归零。
来伊份的中报给出了对行业情况的概况:
宏观经济复苏不及预期、居民消费趋于谨慎,行业呈现出需求承压、竞争加剧与结构升级并行的复杂格局;渠道红利显著消退,线上线下竞争持续加剧,获客成本攀升。
今年上市企业的中报出完了,距离去年924新政,已经过去一年的时间了。